有一位家長跟我們留言說:“孩子之前用半小時完成的功課,現在要拖拉到1—2個小時。過程中又是玩橡皮,又是摳手指,吼也沒用!該如何解決孩子的拖延癥?”
不只是在功課方面,很多孩子在生活方面也有非常嚴重的拖延癥。
另一位家長說:“早晨叫孩子起床簡直太費勁了,從鬧鐘響到起床洗漱要用40分鐘左右的時間,這還不說,等他穿好鞋子衣服出門了,都快遲到了?!?/p>
這種情況很常見,往往家長會認為孩子是因為懶惰,所以才拖延。
那么今天,小編就給各位家長提供一些高效可行的技巧方法,幫助孩子解決孩子的拖延癥、磨蹭的情況,提高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。

如何解決孩子的拖延癥?
方法一:番茄時間管理法
番茄時間管理法的概念是:一個蕃茄時間定為30分鐘。其中,專注做事25分鐘,休息5分鐘。4個蕃茄時間為一個蕃茄階段,一個蕃茄階段完成之后,休息半個小時左右。
就拿孩子放學回家做功課來說。
第一步,孩子放學回家后先不要馬上開始學習,而是把今天的學習計劃整理一下:預計要完成多少功課,大概要多久時間。
第二步,比如完成當天的功課需要1個小時,那么可以設定4個番茄鐘,一個番茄鐘為25分鐘,設置好鬧鐘,時間到了之后可以休息10分鐘,依次循環。
這樣做可以減少孩子的緊迫感,并且可以很好地激發孩子的完成動力。

方法二:趣味計時小游戲
孩子拖延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對他所做的事情沒有興趣,加上孩子本身的時間觀念比較模糊,所以很難把控完成每件事的時間。
那么家長可以帶孩子一起做趣味計時小游戲,提高孩子對時間的認知以及做事情的積極性。
1分鐘看圖找不同
家長可以看下列幾幅圖,然后任意選一幅,在規定的時間(比如1分鐘)之內,讓孩子找兩幅圖的不同。
如果孩子在規定的時間之內完成了,那么可以給他一些小獎勵。

3分鐘拼圖小游戲
家長可以給孩子買一些拼圖游戲,然后合理地設置完成拼圖任務的時間。注意前提是拼圖一定要簡單,不然很容易打擊孩子的積極性。
孩子在規定的時間之內完成拼圖,就算是達成任務,家長可以給予獎勵。
這個方法能夠很好地激發孩子參與的興趣,并且在快樂游戲的同時學會管理時間。
方法三:使用計時器
當孩子學習、閱讀或者做其他事情的時候,家長可以使用計時器,讓孩子對自己完成事情所需的時間有初步的概念。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情況,來設定做不同事情所用的時間區間是多少。
比如,如果孩子穿衣的時間需要控制在3—5分鐘之內,那么當孩子穿衣服的時候,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計時,并且將實際完成時間記錄下來。
如果孩子用時超過5分鐘,那么累積3次以上將會受到小小的懲罰,比如做家務。相反,如果孩子沒有超時,那么家長可以酌情獎勵。

其實時間管理和其他事情一樣,都是需要反復去練習的。我們要多給孩子一些耐心,讓孩子先從建立時間觀念開始,然后慢慢地學會管理時間。
關注獲取,更多幼小初高成長規劃資訊
